您当前位置 > >

一、公司概况

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06年8月28日在大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公司由中广核核电投资有限公司、中电投核电有限公司、大连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按照45:45:10的股比投资组建,负责辽宁红沿河核电厂六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的建设和运营。

辽宁红沿河核电厂位于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红沿河镇,渤海辽东湾东海岸,北距沈阳270km,南距大连110km。一期工程采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PR1000核电技术,建设四台百万千瓦级机组,二期工程采用ACPR1000核电技术,建设两台百万千瓦级机组。目前红沿河一期工程1、2、3号机组已经成功商运,4号机组正在进行装料后调试工作,二期工程5、6号机组分别于2015年3月29日、7月24日开工建设。

红沿河核电厂的建设、投运对于优化辽宁及东北电网的电源结构,缓解电力工业面临的环保压力, 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装备制造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和深远的影响。截至2016年4月底,红沿河核电项目已累计投资617.46亿元(一期576.93亿元、二期40.53亿元)。

在环境保护方面,与同等发电能力的火电厂相比,红沿河核电站6台机组每年可节约原煤15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618万吨,二氧化硫34.8万吨,氮氧化物22.8万吨。其中,二氧化碳减排量相当于9.9万公顷林木的吸收量,即相当于大连森林面积增加21%。

截至2016年4月底,公司共有员工1366人。

二、生产运营

(一)机组发电情况

1、2、3号机组自商运以来持续安全稳定运行,机组各项指标良好,

1号机于2013年6月6日投入商业运行。截至2016年4月底, 1号机累计发电量217.8亿千瓦时,上网电量206.9亿千瓦时。

2号机于2014年5月13日投入商业运行。截至2016年4月底,2号机累计发电量100.3亿千瓦时,累计上网电量91.8亿千瓦时。

3号机于2015年8月16日具备商运主要条件。截至2016年4月底,3号机累计发电量28.1亿千瓦时,累计上网电量25.6亿千瓦时。

(二)持续改进

在福岛核事故后,红沿河核公司深入研究福岛事故原因,对福岛核事故后(PF)机组的改进进行研究、分析和评估,制定了11项实体改进实施方案,12项分析评估和5项长期研究项目。

截至4月底已完成二次侧临时补水、LLS系统增设在线补油、移动式应急电源、应急设施存储与燃油补给中心、乏燃料水池应急补水改进、乏池温度、液位监测改进、环境监测设施、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氢气连续监测、一次侧临时注水及安全壳临时喷淋、二次侧临时注水、防水淹等全部11项改进工作。有效提升核电站安全运行水平。

(三)核应急演练

公司在提高设备可靠性和人员能力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同时,为了在极端的不可预料或不可抗拒的事故情况下,重新控制机组状态、避免或减轻后果,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中出现确定性健康效应、实施急救和处理辐射损伤,尽实际可能地保护财产、环境和恢复正常社会和经济活动,建立了完善的应急体系。

按照正常运行和应急响应相互兼容的原则来设置应急设施和设备,确保这些设施和设备能够及时、可靠地用于应急响应。主要应急设施包括主控制室、辅助控制室、应急指挥与行动中心(EM)等。按照“分级实施、分类指导”的原则开展应急知识培训,着眼于增强危机意识,不断提高事故应急响应能力。培训包括基础知识培训、应急启动与响应培训、专项培训等。截至2016年4月,共开展各类应急培训118期,培训人数7584余人。

为不断提高红沿河核电基地各级应急组织处置核事故与非核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进一步完善应急响应体系,每年度红沿河公司以综合应急演习为重点,突发事件应急演习为支撑,严格按照场内应急计划及综合应急预案的要求开展各项演习任务。自2012年核应急组织运作至今,共开展各类应急演习演练90项,其中综合演习14次,场内外联合演习1次。

三、工程建设

(一)总体进展

辽宁红沿河核电厂主体工程于2007年8月18日开工,目前一期工程四台机组基本完工,1号机组于2013年6月6日商运,2号机组于2014年5月13日商运,3号机组已于2015年8月16日商运。4号机组已于2016年4月29日首次达到满功率,目前正按计划进行商运前调试工作。

2015年3月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文件,确定红沿河核电二期工程两台百万千瓦级(2X1118.79MWe)核电机组获核准。2015年3月29日浇筑5号机组核岛反应堆厂房筏基第一罐混凝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2015年7月24日,6号机组开工建设。

(二)工程设计

一期工程设计工作基本收尾,目前主要开展3、4号机组竣工文件的出版和移交工作及部分现场设计遗留问题的处理工作。

二期工程FCD前相关文件及满足FCD后连续施工文件已出版完成。二期初步设计(除部分BOP子项外)工作已初步完成,施工图设计工作在有序推进。

(三)工程管理模式

工程建设由业主委托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进行专业化管理,中电投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全面参与。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根据工程建设委托合同负责工程前期准备、设计、采购、施工、调试直至移交运行的整个过程,使之具备商业运行条件,并协助业主通过竣工验收等全部工作。

公司作为项目业主,负责项目建设过程中与各级政府的协调及项目建造条件的创造,并对项目建造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三)生产准备

二期工程生产准备总体计划、设计审查、经验反馈、采购参与及设备监造等工作有序开展。2014年开始,持续梳理一期向二期工程的经验反馈项目,及时将生产关注问题向设计前端进行反馈。(包括福岛后机组改进项)。

目前已按计划开展《生产准备总体计划》、《生产准备里程碑》、《生产准备人员培训大纲》等文件的初稿编写,开展设计评审工作和新增子项设计输入固化、二期设备采购招评标参与、设备监造参与等工作,整体进度满足二期工程进展。

四、公司经营

(一)全面风险管理

按照《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和中广核集团相关要求,公司从2007年起开始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工作。风险管理已纳入公司整体管理的一部分,让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各方面和业务流程的各环节,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不断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从而有效管理公司面临的重大风险,减少、避免、控制重大损失,保障经营管理的有效性,促进公司战略目标实现。

(二)经验反馈

经验反馈是指对核电站内部、外部事件进行分析,针对本电站的设备、人员和管理状况,查找潜在的隐患或事件发生的根源,并采取预防措施或实施纠正行动的过程。

公司自2012年建立经验反馈体系,已累计采取预防措施或实施纠正行动2857项,有利促进电站设备安全和公司管理水平提高。

(三)周边关系与公众宣传

在集团公司的指导下,红沿河公司充分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践行“一次把事情做好”的核心价值观,持续推进公众沟通和核电科普推广工作,本着开放透明、真心沟通的理念,通过以“核电科普进教材”、“核电科普进社区”为双翼,以大连、现场核电展厅、外网、官方微博、微信为主要载体的核电科普推广机制已经形成。并在核电领域率先推出核电科普进校园活动,2013年秋开始,瓦房店市全部31所中学开设核电科普课程,通过授课教师培训、学生现场参观、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等方式,提升学生对核安全知识的理解,从而带动周边地区对核安全的理解。

公司通过开展“公众开放日”、“核电科普进教材”、“核电科普进社区”“周边关爱”等活动,已向14万多人次推广了核电科普知识。促进公众与公司的互动交流,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让公众了解核电、理解核安全。

(四)员工风采

截至2016年4月底,公司共有员工1366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员工总数超过90%,面对众多青年员工,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朝气足的员工队伍是实现公司战略发展的重要保证。

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致力员工职业发展的同时,也非常关心员工的文化生活,公司党委、团委和各级工会组织开展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交友联谊、团队拓展、团购房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培养了员工的团队精神,而且也积极推动了公司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为红沿河公司各项事业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五)企业文化

公司愿景:成为公众信任的国际一流核电站。

公司使命:提供安全、可靠、经济、清洁核电。

公司价值观:一次把事情做好。

企业精神:同心、同力、同德。

 

2016年公司诚聘维修、机械、仪控、电气、辐射防护、财务等各专业人才,具体请见http://www.lhnp.com.cn/或直接登录中广核社会招聘官方网站。

欢迎各界英才投递简历!

 

 

善用自然的能量 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2002号中广核大厦

微信扫描

新浪微博扫描

互动专区
公共问题
×